600快餐2个小时qq_附近100元一小时_同城200带吹电话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管理 -> 科研成果 -> 正文 科研成果

新疆褐牛种质资源利用创新及产业化生产

来源:科管处 发布时间:2017-02-04

该成果获得2015年度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

成果简介:

针对新疆肉牛产业生产性能低、饲养方式落后、养殖效益差、闭锁繁育遗传基础窄、开放式选育后代选留难、商品肉牛出栏率低、高档牛肉生产技术壁垒的瓶颈问题,以新疆褐牛种质资源利用创新及产业化生产为核心,组织多学科、多单位、多部门的联合攻关,取得了多项技术突破和创新,集成了新疆褐牛体型线性鉴定、分子辅助育种等59项技术,解决了新疆褐牛闭锁式繁育与开放式选育融合等13项关键技术,集成了新疆褐牛遗传评估体系等7大体系,形成了新疆高档牛肉低成本生产技术模式,构建新疆褐牛种质资源利用创新及产业化生产技术体系,形成代乳料中添加外源性消化酶技术等12个创新点及项目集成创新。通过新疆肉牛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产业集群联盟平台,利用新疆褐牛种质资源利用创新及产业化生产技术体系,在新疆褐牛主产区进行了示范推广,技术集成度、成熟度高,应用前景广阔,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项目区覆盖全国5个省份、8个地州、37个县市,建立了新疆褐牛育种基地7个、产业化高效生产示范基地7个,年选育新疆褐牛30.07万头,培育国家注册种公牛705头,其中56头种公牛用于冻精生产,销售区域覆盖到全疆34个县市,远销全国4个省市,使新疆褐牛群体平均水平12月龄体重、18月龄屠宰率、150天(放牧)产奶量、305天(舍饲)产奶量分别达到246.58kg、57.23%、2160.33kg、4070.29kg,新疆褐牛群体选育及肉牛产业化生产的整体水平显著提高,示范区良种覆盖率达到80%以上。项目获得专利3项,发表论文36篇,出版专著9部,制定地方标准17个,创建牛肉品牌3个。培养研究生名5人,科技特派员72人,培训基层技术人员和农民、经纪人等4.81万人次,扶持示范区合作社、专业协会、企业共45个,建立了1000头以上的养殖小区82个、5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13317户。年出栏商品肉牛37.33万头、增产牛肉1.23万吨、增产牛奶12.17万吨,累计新增产值32.07亿元。项目实现了草原牧区优势资源的高效转化,整体上提升新疆乃至全国肉牛健康养殖技术与生产水平,为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和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