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巴长短是家养绵羊品种的显著特征之一。目前大多数现代绵羊品种均为长尾,由于长尾容易沾染粪便,招蚊蝇叮咬引发感染性疾病,因此,在羔羊阶段需要进行断尾。断尾不仅耗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而且会因为疼痛对羔羊造成应激,影响动物福利。培育不需要断尾的短尾绵羊品种是世界绵羊育种的目标之一。传统方法培育短尾绵羊时间漫长,鉴定绵羊短尾基因是利用分子育种技术高效选育短尾绵羊品种的关键。
新疆地方绵羊品种以脂臀羊为主,诸如阿勒泰羊、哈萨克羊等,其尾巴典型的特征之一就是“无尾”。新疆畜牧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刘明军团队通过比较脂臀羊与脂尾羊的全基因组选择信号,发现最强的选择信号位于8号染色体,最强的两个位点分别为TBXT基因第333位同义突变位点c.333C>G和第334位非同义突变位点c.334C>A(图1)。
图1尾长性状的选择信号分析(A)脂臀羊和脂尾羊尾椎X光扫描图(B)脂臀羊和脂尾羊尾椎数箱线图(C)脂臀羊与脂尾羊全基因组选择分析结果(D)位于8号染色体87.56–87.88 Mb区域肥臀羊和脂尾羊的选择信号分析结果
该团队进一步在特克塞尔羊(长尾)与哈萨克羊(无尾)F2代群体中,应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明确了与尾长和尾椎数显著相关的TBXT基因及其因果变异位点(图2A),c.334C>A位点不同基因型与尾巴长度和尾椎数显著相关(图2B,C)。
图2F2代尾长性状GWAS分析及表型(A)基于F2代杂交个体的尾长和尾椎数性状关联信号的曼哈顿和Q-Q分位数图(B) TBXT基因中第334位非同义突变位点c.334C>A不同基因型的表型箱线图(C) CC基因型和AA基因型的尾型照片(D)靶向TBXT基因的第2个外显子sgRNA序列和在CRISPR-Cas9实验中用于同源重组介导修复的123-bp单链DNA寡核苷酸(ssODN)序列。
针对TBXT基因因果突变位点,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细毛羊TBXT基因进行精准编辑,在国际上首次获得了基因编辑短尾细毛羊(图3)。经过扩繁组建了基因编辑短尾细毛羊育种资源群,目前已经完成了转基因生物安全中间试验阶段,为培育短尾细毛羊创制了珍贵的种质资源。
图3.TBXT基因编辑细毛羊.A和B分别为出生1月龄和6周岁基因编辑GM079个体和野生型个体照片
同时,以该突变位点为短尾性状的分子标记,对目前正在新疆伊犁昭苏开展的草原肉羊育种核心群进行标记辅助选择。“短尾”标记的纯合基因型个体尾巴长度比杂合基因型和野生型分别缩短3.52cm和5.62cm,基因型效应显著。这加快了培育草原肉用短尾羊的进度,为自治区推进种业振兴提供了新的种质资源和科技支撑。
部分研究成果已于2022年8月10日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Genome Research》发表,相关技术成果已申报国际和中国发明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