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院学术委员会相关专家组成验收组,对我院2008年启动的首批青年科研基金资助项目进行了评审验收。
院青年科研基金资助项目是我院为培养优秀青年科技骨干,加快重点学科人才队伍建设,于2008年由院自筹资金专门设立。通过青年科技人员的自主选题和设计,经专家评审,择优支持一批具有创新思维、前沿和新兴学科领域的研究选题,发现和培养一批具有发展潜质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为今后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积累必要的前期研究储备。
首批启动的6项院青年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均由我院近年来新进的硕士毕业生或青年科技骨干通过竞争申报获得了资助,主持人年龄都在35岁以下,研究内容涉及畜牧、兽医、草业、信息、生物技术等领域的一些热点和前沿研究方向。通过一年多的研究,取得了一批创新研究成果。其中,生物中心赵云程硕士承担的《新式胚胎干细胞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应用》项目,结合国际上哺乳动物胚胎干细胞研究热点问题,选择昆明鼠针对性地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研究筛选出昆明鼠胚胎干细胞无血清培养系统,筛选出2套优化的干细胞建系体系,获得不同来源昆明白鼠ES系52株,稳定传代达10代以上、具有典型ES特异性表面标志物,建系率达96.30%,达到国内先进技术水平。在国内核心期刊《生物工程学报》上发表研究论文1篇,指导完成硕士论文1篇。生物中心贺三刚硕士承担的《新疆绵羊品种PRNP基因多态性及TSE异感/抗性基因型规律的研究》项目,针对新疆的10个绵羊品种(地方品种6个、培育和引进品种4个),开展了绵羊朊蛋白基因(PRNP)多态性以及抗性和易感性基因型与TSE的规律研究,建立了快速、高通量、经济的PRNP基因型检测分析技术体系,获得了新疆10个主要生产绵羊品种的痒病抗性和易感性基因型分布规律,在中国美利奴羊上,首次发现了对痒病易感性强的等位基因VRQ,首次发现了对痒病易感性极强的基因型(VQR/ARQ),揭示新疆的主要绵羊生产品种对痒病的抗病性较弱,存在潜在的感染危险,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遗传》杂志上,协助指导完成硕士研究生论文1篇。草业所郑逢令硕士承担的《开源空间信息技术在草业上的应用研究》项目,选择基于C语言系列的开源空间信息软件GRASS、QGIS、MAPSERVER、OSSIM等开源软件,编写完成了GRASS、QGIS软件草业领域应用操作手册,并建立了基于开源MAPSERVER平台的富蕴县草地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发表研究论文3篇。草业所貟静硕士承担的《利用MODIS数据对克州天然草地载畜量估测的研究》项目,以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全尺度天然草地为研究对象,应用MODIS遥感数据,进行了植被指数与草地牧草产量相关性分析,在建立该地区不同草场季节生物量估产模型基础上,形成了克州天然草场的载畜量估测模型,为应用遥感技术实时监测草畜平衡提供了研究依据,发表论文1篇。畜牧所肖海霞硕士承担的《驴DGAT1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项目,针对制约新疆驴产业快速发展的产奶量低的技术问题,应用分子标记技术开展了提高驴产奶性能的初步研究。首次克隆获得驴的脂酰辅酶A(DGAT1)基因3′端序列,并提交GeneBank,发表研究论文3篇。兽医所古努尔助理研究员承担的《细粒棘球绦虫成虫表面特异新抗原的克隆及原核表达》项目,针对新疆危害严重的畜源人畜共患病——细粒棘球蚴(包虫)病,应用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相关技术,从细粒棘球绦虫(Eg)成虫中提取到表膜相关蛋白,初步证实与成虫蛋白、原头蚴蛋白有共同成份,同时存在于细粒棘球绦虫的成虫和幼虫阶段,定位分布在细粒棘球绦虫成虫表膜和六钩蚴外壳,同时从Eg成虫cDNA文库中筛选到6个阳性克隆,对其中的Eg143克隆进行原核表达,有一定的免疫原性,为今后开发犬用免疫诊断试剂和疫苗具有重要意义。
经院学术委员会评审专家组认真考核审定,我院首批6项青年科研基金项目均顺利通过验收。通过启动青年科研基金项目,极大地激发了全院青年科技人员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选拔培养青年科技骨干、拓展科研创新领域起到了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今年我院将进一步加大对青年科研基金项目的支持范围和资助力度,为青年科技骨干争取承担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创造更加广阔的充分施展自己聪明才智的发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