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20日,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重大专项“奶业重大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技术集成示范”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总体验收。
刘燕华副部长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他高度评价了奶业专项的实施工作,认为专项实施非常成功,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模式、奶业自主创新体系等做法值得借鉴,“十一五”奶业科技工作将会继续坚持下去,支持强度比“十五”会有大幅度提高。
此前,新疆承担的以我院作为技术依托单位的国家“十五”奶业重大科技专项 “西北农区奶业现代化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课题已先期于2005年12月20日通过了国家科技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组织的课题验收。验收专家组在听取项目主持单位新疆麦趣尔集团和技术依托单位新疆畜牧科学院的汇报、质疑和审阅相关资料后,一致认为:“西北农区奶业现代化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课题紧密结合新疆奶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和西北农区奶牛养殖业现实需求,在组织管理上采用以企业为主体、科研单位为依托的联合攻关模式,研究、开发、转化、应用紧密衔接,突出强调了“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有效帮助企业提高创新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推广小区集中养殖模式。该模式有利于科技推广示范和兽医防疫,通过集成技术的示范应用,提高了示范区的奶牛生产潜力,有力支撑了乳品加工、示范区奶业和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升奶业企业的竞争力,培育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在奶牛育种、饲养饲料、疫病防治、乳品加工和质量安全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上取得了重要进展,特别是针对西北农区的生产实际,研究形成并推广建立了具有鲜明特色、支撑有力、针对性强的良种奶牛胚胎工程技术繁育体系和奶牛疫病防疫技术体系,使得新疆的奶业科技创新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初步构建了支撑我国西部地区农区现代奶业产业化的科技体系;课题示范区建成80个养殖小区,奶牛总规模达到7.47万头,规模牛场普遍推行以改善奶牛环境为核心的饲养模式及工艺改造成效显著,散栏饲养、苜蓿青贮饲料、全混合日粮(TMR)、集中机械挤奶、奶牛群体生产性能测定(DHI)等先进奶牛饲养管理工艺的采用,使得牛场的环境与防疫、牛奶的质量安全有了明显改善。成母牛平均单产由3069千克提高到6425千克,项目区原料奶产量累计新增近20万吨,示范区农民每头奶牛多收入1000元以上,促进农民增收累计5亿元;扶植奶牛养殖示范户2万多户,辐射养殖户达到10多万户;通过项目辐射带动,使新疆奶业每年的增长速度以37.52%的增幅快速增长,奶业发展的科技贡献率接近50%。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奶业国家“十五”科技专项是建国以来国家在畜牧科学与产业领域投入力度最大,研究面最广,深度最深,参与科研人员最多,产业化程度最高,社会和经济效益最为显著,带动和示范效应最为明显的一项系统工程,是促进我国奶业科技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为促进奶业成为新时期我国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及支柱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显著提高了我国奶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和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对保障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