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下午,我院畜牧所举办了“畜牧所第一期2008年新进人员系列学术报告会”,由今年新进的马桢学士和张廷虎硕士在畜牧所会议室作了专题学术报告。畜牧所全体科研人员、少数民族特培生和在所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及院其他单位的科研人员3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反刍动物营养专业的马桢作了“采用CNCPS组分估测肉牛日粮常规营养成分全消化道表观消化率的研究”的学士学位论文学术报告。她在对比了运用体内法、人工瘤胃技术、酶解法、尼龙袋法和产气法等评价反刍动物饲料营养价值评定体系来测定动物对饲料的消化率的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并通过日粮和日粮原料的CNCPS组分测定与计算、生长期杂交肉牛的不同能量水平日粮消化率测定、日粮CNCPS组分与营养成分消化率之间关系的研究等试验研究,结果得出:组成日粮原料的CNCPS组分与日粮CNCPS组分之间存在可加性关系,日粮CNCPS组分基本上等于组成日粮原料的相应CNCPS组分之和;日粮CNCPS组分与牛对日粮 DM、OM、CP 和 ADF 的全消化道消化率之间都存在着显著的多元回归关系。
张廷虎硕士作了“南疆白绒山羊微卫星多态性及其与部分经济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的硕士学位论文学术报告。他在介绍我国山羊业概况及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分析新疆南疆绒山羊群体中的遗传多样性和寻找与性状存在关联的微卫星标记,为开展标记辅助选择奠定基础。通过绒样的测量分析、基因组DNA的提取和微卫星标记的PCR扩增等的研究结果发现,绒丛长和体重有极显著的正相关,绒洗净率和绒细呈极显著正相关,抓绒量与绒洗净率呈极显著负相关,抓绒量与绒丛长度、绒细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群因素对体重和绒洗净率两个性状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选取的13个标记中,9个可以用来分析南疆绒山羊的群体遗传特性;BMS 2782位点的FF、CF、AC基因型和IDVGA 64位点的AD基因型可以标记绒丛长度性状;而LSCV 13位点的BB基因型可以标记抓绒量。
11月2日下午,由畜牧所田可川博士、研究员指导,在新疆农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2位研究生劳荃蘅、吴茜同学,在畜牧所会议室分别作了“用基因芯片筛选超细型细毛羊毛用性状候选基因”和“绵羊皮肤均一化全长cDNA文库的构建及序列分析”的研究进展报告。这两位硕士研究生的研究内容是结合畜牧所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细型、超细型细毛羊、绒山羊新品种(系)选育》项目执行的。
此次系列学术报告会的举办是畜牧所进一步突出实践特色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具体表现,同时能够更进一步了解新进人员的具体情况,也是加强项目管理和监督的一个具体举措。报告会气氛活跃,使科研人员扩宽了知识领域,也增进了沟通和了解。(畜牧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