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要求,现将我院拟推荐2014年度自治区科技进步奖励候选项目简况(《绵羊高效转基因技术研究》、《细毛羊、绒山羊新品系选育与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进行公示(见附件)。自公示之日起五日内,任何单位或个人对公示成果的创新性、真实性及其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有异议的,均可书面向自治区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异议受理截止时间为2014年11月7日16时(北京时间),逾期不予受理。
自治区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
联系人:范东军 努尔别克 吐尔逊江
联系电话:0991-3823762(兼传真)、3839274
通讯地址:乌鲁木齐市北京南路科学一街353号
邮编:830011
附件:拟推荐2014度自治区科技进步奖候选项目简况
二〇一四年十月二十八日
附件:
拟推荐2014度自治区科技进步奖候选项目简况
候选项目名称:绵羊高效转基因技术研究(基础研究项目)
完成单位:新疆畜牧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完成人员:刘明军;马润林;黄俊成;李文蓉;张雪梅;汪立芹;贺三刚;林嘉鹏;刘晨曦;张宁;唐森;玛依拉;
项目简介:转基因技术能够突破种间隔离和实现多基因聚合,应用发展前景广阔。目前家畜转基因技术存在效率低、无法实现条件性控制表达、缺乏系统的分子检测和安全评价技术等瓶颈,制约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本项目建立了以慢病毒载体和核移植为核心的绵羊高效转基因技术平台,突破了组织特异性和可诱导条件性表达难点,集成了基因转移、分子检测和安全评价多项技术,首次获得手工克隆转基因羊、类胚胎干细胞核移植转基因羊和多基因共表达转基因羊,发现了慢病毒转基因整合特征和表达规律,取得多项创新。
1.建立了慢病毒载体构建、病毒包装、卵周隙注射和转基因胚胎移植一套高效慢病毒载体转基因技术(专利:ZL200910113566.4),平均转基因效率48.5%,比常规原核注射或核移植转基因效率提高5-10倍;获得128只携带9种不同基因转基因绵羊;首次获得多基因共表达转基因绵羊,突破了一次转基因同时转移和表达多个基因技术难点,为多基因聚合育种提供了高效转基因技术。
2.建立了绵羊类胚胎干细胞核移植和手工克隆转基因技术,获得国际上首例类胚胎干细胞核移植和手工克隆转基因绵羊(pLoS One),提高了核移植转基因效率。
3.建立了皮肤组织特异性表达和可诱导表达转基因技术,获得9只皮肤组织特异性启动子调控转基因绵羊;建立Tet/On-Off可诱导表达慢病毒载体转基因技术并将组织特异性表达与诱导表达结合,创制7只组织特异性/诱导表达转基因绵羊,为突破大动物转基因条件性可控表达技术难点打下了基础。
4.克隆9个与绵羊肌肉生长、毛囊发育、脂肪代谢及抗病相关新基因和小干扰RNA(专利:ZL201010580022.1等),在细胞或动物个体水平对基因和干扰RNA进行了功能验证。转FGF5s和Fat-I基因绵羊获得了预期表型性状,12只携带FGF5s转基因细毛羊周岁平均毛长比对照组高20%,Fat-I转基因细胞中脂肪酸去饱和酶活性显著增强,ω-6/ω-3比值由对照细胞8.8降低到0.6(pLoSOne),为转基因新品种培育提供了育种新材料。
5.揭示了慢病毒转基因绵羊基因整合位点、拷贝数和甲基化修饰特征;阐明了外源基因甲基化普遍增高的变化趋势和甲基化水平与基因表达水平呈负相关;建立了受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和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调节的绵羊转基因细胞模型。为研究慢病毒转基因整合、基因表达和表观遗传变化机制提供了大动物细胞模型(pLoS One, BBRC)。
6.项目集成了上游基因克隆、基因功能验证、转基因载体构建,中游慢病毒卵周隙注射、转基因体细胞/类胚胎干细胞核移植,下游外源基因分子检测、整合位点与拷贝数分析、表达检测等关键技术,建立了上中下游紧密结合转基因羊生产技术体系并初步构建了我国转基因羊安全评价和检测技术平台,弥补了国内在该领域技术滞后和不足。获发明专利5项,发表论文21篇,SCI论文7篇,他引次数32次。
推荐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
项目名称:细毛羊、绒山羊新品系选育与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
完成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科学院;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巩乃斯种羊场;新疆阿克苏山羊研究中心;新疆科创畜牧繁育中心
完成人:田可川、郑文新、狄江、黄锡霞、张艳花、徐新明、肖光伟、管永平、王瑞金、杨菊清、高维明、宫平
项目简介:“细毛羊、绒山羊新品系选育与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是由新疆科技厅立项支持的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含攻关)计划项目“中国美利奴肉用型的培育”与自治区“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细毛型、超细毛型细毛羊、绒山羊新品种(系)选育”的重要研究内容,由新疆畜牧科学院畜牧研究所主持完成。
项目选育出5个细毛羊、绒山羊新品系。1、采用联合育种技术选育出超细毛型细毛羊新品系、细毛型细毛羊新品系、细绒型绒山羊新品系、高产型绒山羊新品系等4个新品系。其中,超细型细毛羊12个月平均毛长9.3cm,被毛纤维直径为17.3μm;细型细毛羊12个月平均毛长9.5cm,被毛纤维直径19.2μm;细绒型绒山羊新品系成年公、母羊产绒量分别为≥380g和≥300g,绒纤维直径≤14.5μm,绒长度≥40mm;高产型绒山羊新品系成年公、母羊产绒量分别≥650g和≥450g,绒纤维直径≤16.0μm,绒长度≥50mm。2、引进肉羊品种杂交改良选育出肉用型细毛羊新品系。以无角道赛特为父本,中国美利奴羊为母本,进行杂交、回交、选育等过程,培育出中国美利奴羊肉用类型。肉用型细毛羊符合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等级标准,净毛率达到66.39%。成年公母羊体重高于中国美利奴品种标准20%。120日龄羔羊体重达到32kg,屠宰率50%以上,骨肉比1:3.56,母羊产羔率达到149.47%。
针对品系选育在育种、繁殖、饲料营养和实际生产中的技术需求,建立了新型高效育种机制、细毛羊联合育种体系,构建了细毛羊主要经济性状遗传参数估计和遗传评定的最佳多性状动物模型,制定了全年营养均衡供给技术、细毛羊饲养及保健综合配套技术,建立了早期断奶提高母羊繁殖利用效率技术,制定了集中脱绒和毛绒快速鉴别及分级技术。另外,通过采用基因芯片技术、DDRTPCR技术、SNP检测技术、微卫星标记技术等系统开展了毛绒羊主要经济性状分子标记研究,筛选出CTNNB1等与羊毛、羊绒经济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和分子标记。
制定了4项行业标准,3项地方标准,1项国家标准,均已颁布实施;获得专利5项;发表论文33篇,SCI收录2篇;研发出了绵羊生产管理软件2套;培养研究生15名,举办各类培训班102期,培训技术人员425人,养殖户4800人次。在新疆伊犁州、阿克苏地区、巴州、博州等7地州建立了10个新品系产业化示范基地,累计推广“细毛羊新品系”种公羊10038只,其中超细型细毛羊526只、细型细毛羊4682只、肉用型细毛羊4830只,改良低产细毛羊404万只;推广“高产、细绒型绒山羊新品系”种公羊1862只,改良低产、低质山羊67.4万只。改良后的羊毛综合品质、羊绒细度、产绒量等生产性能显著提高,累计新增经济效益达3.6亿元。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
推荐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