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屏+小屏,数据+模型”,不同于其他展厅琳琅满目的各类农产品展示,在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首次设立的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展区,大数据公共平台基座、数智乡村云平台、植保无人机……科技含量十足的展品让人耳目一新:原来“农业农村+大数据”竟能有如此多的应用。
另一展区内,苏州憨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展示的“大冰箱”引起围观,作为一台可移动的农产品冷藏保鲜冷库,能将采摘后的果蔬第一时间进行冷藏锁鲜,手机App上还可以实现远程调整温湿度,为提升果蔬品质加持科技力量。
记者发现,今年的农交会现场,大数据平台、AI农业助手、先进的农机装备、农业新技术等备受关注。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农业农村领域,大数据作为日益重要的生产要素,正成为引领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如何汇集好、利用好数据资源,依托科技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做好“三农”服务,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课题。
“用好大数据,首先要整合数据资源,解决数字孤岛问题。在农业农村部大数据发展中心的牵头下,我们参与开发了农业农村大数据公共平台基座。”中国电信集团农业农村事业部行业拓展部经理苌浩指着大屏介绍,“通过基座向下集中整合农业农村生产生活中的各类数据,向上共享数据、拓展服务应用,可实现全国农业农村部门大数据平台工具和应用软件协作协同”,“目前我们已搭建了9个省级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覆盖了20多个地市。”
有了强有力的数据基座支撑,还可以用“码”来打通数据链条。浙江甲骨文超级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农业农村部大数据发展中心建立联合实验室,共同研发了全农码,为涉农领域各要素赋予数字身份,全面连接“人地物财事”,可实现“一码通识、一码呈现、一码监管”。“各省份都可依托全农码软件平台和标准规则建设本省本地区的农码,各地全农码之间可实现数据关联共享,进而实现全国数据的回流反馈和跨省域数据的动态跟踪。”集团执行总裁岳晓兰告诉记者。
在此基础上,拓展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方面的应用场景,成为各大龙头企业、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力方向,各种新技术、新模式为发展智慧农业、建设数字乡村提供了更多可能。
“地在哪?谁的地?什么地?谁在种?种了啥?产多少?”在上海左岸芯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墙上,一系列问题赫然在目。土地是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根本,建立数字化的农业农村用地“一张图”是当前重要的切入口。
联通数科方案部智慧农业总监吴春江为记者介绍了他们正在研发的农事直通APP,“这款APP将作为农业农村部门共建共用的大数据统一服务窗口,其中配有调查和呈现耕地利用情况的GIS软件功能,比如种了哪些作物、每类作物种植面积等”,“以全国撂荒地核实为例,村级核实情况数据可以直接由网格员上传至农事直通,大大提高了数据采集的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无人机、遥感等技术,能识别出作物类型,实时监测生长苗情、病虫害情况等,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神州信息农业BG中农信达解决方案总监齐晓阳告诉记者,“此外,还可以及时监测土地功能变动,保证18亿亩耕地红线;进行农机调度,有效保障颗粒归仓。”
大数据为科学决策施策提供支撑。今年大豆产量怎样?消费价格波动如何?预期走势是什么?在农信通集团大豆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上,这些信息一目了然。农信通集团副总裁郭志杰介绍:“我们对大豆的面积、产量、消费价格和进出口贸易这4个方面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通过搭建模型,每年发布各种预测预警,为各地调整种植面积等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数字技术在供应链体系和流通领域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我们打造了一个供应链数字化平台,整合订单、采购、分拣、仓储、物流、售后、食品安全管理等农产品供应链服务体系,通过信息化助力从生产到流通再到消费的每个环节。消费者只需要通过手机扫码,就可以详细地看到每个农产品的生产、物流等信息。”成都源本创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倪伟告诉记者。
数字技术在乡村治理方面的应用是一大亮点。在深圳数联天下展位,记者看到了现代乡村的发展方向。该公司市场部韦玄介绍:“我们依托大数据搭建的 C-Life数智乡村云平台,能够打通‘人、田、村、政’四个场景数据,实现人口基础信息、智慧养老信息、智慧校园信息、生态环境信息、村务治理信息、智慧农田信息等多维数据的汇总、更新、维护、发布,实现‘乡村信息一个屏、乡村系统一张网’,为政府部门政策制定、乡村群众智慧生活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建设数字乡村的根本在于惠民利民。以信息化为支撑提高治理效能,以数字化服务提升村民生活品质,以数字化技术赋能农业发展,推进数字融入更多乡村场景,是数字乡村建设的应有之义。走在强农路上,数字乡村建设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