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驴产业面临许多挑战和机遇。在经过多年连续上涨之后,自2017年驴皮格开始下跌,以后逐步影响到活驴市场价格。2018年经历“水煮驴皮”和“假驴肉”风波以后,阿胶市场出现变化,随之各阿胶企业降价或打折促销,驴皮价格也跌去三分之二。进入2019年后,活驴和驴产品价格均在低位徘徊,只有驴肉价格保持高位,并受到猪肉带动出现较大上涨。在产业链各环节,饲养母驴出现亏损,杀母驴现象严重,饲养育肥驴略有盈利,餐饮和驴肉熟食加工效益较好。驴奶开发成为一个新的关注点,但是多数企业还没有形成盈利能力。国内规模化养殖环节薄弱的问题依旧突出,技术问题没有彻底解决,饲养与管理人员从业水平良莠不齐的状况未有明显改善。面对挑战,如何促使养驴盈利模式由驴皮拉动,转向皮肉结合、驴奶及副产物综合开发的新经济增长体,实现驴产业“高效繁育”“增值增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仍面临众多挑。
1.基本情况
我国是传统养驴大国,但驴在我国只是一个小畜种。2018年底我国存栏253.28万头,占世界驴存栏量4412.56万头的5.74%。随着役用地位的降低,驴存栏量大幅下降,从2009年到2018年,10年间驴存栏量下降53.1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驴产业发展呈现新的趋势,其功能与作用由役用依次向肉用、药用、乳用、保健及生物制品开发等多用途的“活体经济”的转变。驴产业已逐渐发展成新兴特色产业。
1.1存栏量

图1全国驴存栏量变化
注:数据来源:2019年国家统计年鉴
2018年我国驴存栏总数为253.3万头,较2017年减少14.5万头,同比降低5.41%,比2009年下降53.12%(见图1)。2016-2018年驴存栏量连续3年维持在260万左右,驴在从役用向肉、皮、乳等商用中逐渐向其价值平衡点移动。
1.1.1区域分布
表1 2018年末全国各地区驴存栏排名前11的省份单位:万头

数据来源:驴业分会整理
2018年各省驴存栏数量排名相对稳定,其中内蒙古、辽宁、甘肃、新疆、山东等省份的驴存栏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河北、黑龙江、云南、江苏等省份的驴存栏数量有所增加,并且增加部分以规模化养殖为主。在役用价值逐步被机械化取代的大背景下,西部地区下降速度加快,主要原因是近几年在生产中追求产肉产皮量,而当地驴不适合这些需求,而驴奶的开发刚刚开始,还没有发挥出其潜在价值。驴存栏量在四个传统养殖区域占比仍然超过全国总存栏量的70%,但其他地区占比略有增长。
1.2屠宰量

注:数据来源:2020年行业调研数据
根据中国驴联网监测数据,2019年驴屠宰量约为30万头,较2018年减少4万头,下降11.7%左右。
1.3.规模养殖场分布状况
目前我国驴饲养主要以散养为主,大型规模化养殖起步晚,还有很多技术问题没得到解决。2018年大型规模化养殖量为32.75万头,约占全部饲养量13%,传统分散养殖量为220.52万头,约占87%。山东省规模化养殖发展较快,其规模化养驴场存栏量占全省驴存栏总量的80%左右;全国规模养殖场中饲养规模300头以上600头以下的山东省占61.03%;饲养规模600头以上1000头以下的山东省占66.29%;饲养规模1000头以上2000头以下的山东省占76.73%(见表2)。
表2全国及山东规模化养殖情况统计
饲养规模(头) |
中国场(户)数 |
山东场(户)数 |
占比 |
300-599 |
426 |
260 |
61.03% |
600-999 |
178 |
118 |
66.29% |
1000-1999 |
43 |
33 |
76.73% |
2000-4999 |
20 |
? |
? |
5000-999 |
6 |
? |
? |
≥10000 |
2 |
? |
? |
注:数据来源于行业调研
在实际调研中发现山东省驴养殖主要以“自繁自养”模式为主,兼顾毛驴繁育和育肥两个环节,从事专业繁育和育肥的养殖场户较少,育肥驴和繁育驴的数量比接近于1:1。2018年驴养殖场普遍亏损,2019年育肥驴场盈利情况稍好,由于母驴养殖技术复杂出现部分母驴养殖规模大的企业亏损现象,部分养殖场压减母驴养殖规模。
1.4.驴产品价格变动
从2006年到2017年育肥驴、母驴、驴皮、驴肉、阿胶的价格都呈增长态势,驴产品价格在2017年达到了峰值,驴皮和阿胶价格增长幅度最大,驴皮价格上涨近20倍,阿胶价格上涨了近15倍。2017年5月开始进入下跌周期,2019年上半年在低位徘徊趋于稳定,2019年下半年肥驴、母驴、驴皮、驴肉价格较2019年上半年有所回升。
1.4.1育肥驴价格
驴的屠宰量逐年降低,驴肉市场供应能力逐年下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驴肉消费需求不断提高,使活驴批发价格平稳增长,2017年达到阶段性峰值,2018年和2019年有所降低(图3)。

注:数据来源:2020年行业调研数据
河北是驴肉主要消费区,也是主要育肥驴饲养区,河北育肥驴价格变化趋势在全国有重要参考价值。2019年毛驴价格在1月至5月呈下降趋势,5月价格回暖并趋于稳定,10月份开始价格大幅上升(图4)。

注:数据来源:2020年行业调研数据
1.4.2驴肉价格
由于毛驴存栏逐年下降和人们对健康食品需求的增加,近10年驴肉消费市场批发价格平稳增长。参考东阿阿胶子公司山东东阿天龙食品有限公司驴肉批发价格,近两年驴肉价格平稳。2019年前三个季度驴肉价格没有较大的变动,2019年第四季度随着猪牛羊等肉品市场价格的一路飙升,驴肉价格随之上涨(图5)。以规格25KG驴腱子肉为例,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为74元/KG,2019年10月份涨到80元/KG。驴肉两次价格大幅上涨起因一是2018年河间“假驴肉”事件以后政府整治驴肉市场,二是2019年“非洲猪瘟”造成猪肉涨价后引起其他畜种肉跟涨。

注:数据来源:2020年行业调研数据
驴肉是一个小众产品,多数消费者对驴肉的消费热情不高,一是驴肉产品种类少、储存时间短造成冷鲜肉市场少,产品形式主要为驴肉火烧、酱驴肉等;二是驴肉价格比鸡鸭猪等传统肉类价格高,2019年3月份猪肉34元/KG,而驴肉则达到70元/KG;三是烹饪方法不够普及影响家庭消费,部分消费者很难接受驴肉的口感,牛羊肉和驴肉价格几乎相同,但消费者更愿意购买牛羊肉。
1.4.3驴皮价格

随着阿胶养生保健作用被市场认可,自2007年开始其价格不断攀升,2018年达到阶段性高点,其中龙头企业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先后十几次调价,至2018年官方报价达到5996元/KG,此后出现回落。目前市场上阿胶实际成交均价在3500元/KG左右。据2015年阿胶行业调查,仅山东省阿胶药品和阿胶食品的企业分别达到81家和197家,产品品种达数百个,被高利润吸引,全国各地不断有新阿胶厂家加入。阿胶消费以中老年人和女性人群居多,因阿胶消费人群不同分为低价位产品和高价位产品两个档次。男性消费者购买阿胶产品主要送给老人、妻子和客户,最近几年出现了男性消费者食用的消费市场。
在山东阿胶协会推动下,2019年制订了阿胶产品相关团体标准,部分不达标的企业和产品被曝光,其中有部分企业被处罚或取消生产资格。
驴皮价格随阿胶价格涨跌,最高时为160元/KG,2017年5月价格开始逐渐回落,现在为45元/KG。由于原料驴皮和产品阿胶形成巨大差价,且驴皮价格低于驴肉价格,有部分餐饮企业售卖带皮驴肉,甚至还有一些养殖企业熬制驴皮胶。
2.2019年我国驴产业形势分析
2.1外来产品实现正常化,驴产品出现相对过剩
国外养驴有以下三种方式,一是澳大利亚等国将野生状态的驴圈起来,改为半人工饲养;二是非洲、拉美和中亚等地区,驴还是役用状态;三是欧美等发达国家,驴作为观赏动物或宠物。由于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的人吃驴肉,所以国外的驴和相关产品价格很低。前几年由于驴皮价格高涨,驴肉价格逐渐升高,引起驴皮、驴肉大量非正常进口。经多方努力,2018年驴相关产品进口逐步合法化。目前我国主要从埃及、尼日利亚、贝宁、加纳、毛里塔尼亚,肯尼亚、坦桑尼亚、巴西、秘鲁、乌拉圭、墨西哥、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13个国家进口驴皮(表3)。由于进口驴皮低成本,因此造成了我国驴皮价格的大幅下跌。出口和走私驴皮造成其产地毛驴被过度屠宰,使驴存栏迅速下降,这种私屠滥宰和偷盗毛驴的乱象,引起当地农民不满,同时也受到当地政府和国际动物保护组织强烈关注,因此巴基斯坦、塞内加尔、马里、布基纳法索、尼日尔、乌干达、埃塞俄比亚、博茨瓦纳等国政府已开始禁止或限制驴皮出口。
表3部分对华出口国的驴皮加工能力

活驴目前仅限于从中亚地区的吉尔吉斯斯坦等国进口,进口口岸和隔离场位于南疆。自2016年8月首批活驴进口以来,进口量每年维持在2万头左右,对整个国内驴市场交易影响不大。从吉尔吉斯斯坦进口活驴,经2天的运输到达南疆伊尔克什坦口岸,再在乌恰县活畜隔离场接受为期14天的隔离检疫,经“检疫”合格并屠宰后运往山东、北京等地,用于食用及阿胶加工。
2.2母驴价格低,繁育场出现亏损,精耕细作是关键
前几年,驴驹价格高,繁育母驴效益高于育肥驴,养繁育母驴的较多。2019年,受驴驹价格降低、母驴受孕率低等因素影响,饲养繁育母驴效益降低。由于驴肉价格走高带来育肥驴利润小幅增加,下游驴肉餐饮企业也有不错效益,因此为开拓驴肉市场带来了契机。2019年,中国畜牧业协会驴业分会对部分地区活驴养殖群体进行了走访调查和效益分析。调查结果如下(见表4)。
表4 2019年不同区域驴繁育养殖效益调查表

由于规模大的养殖场多数为近2年所建,还处于打基础阶段,本轮主要对中等规模养殖场数据进行分析(表5),这部分养殖场具备一个显著的共性特点,即在饲养与经营管理方面做到精细化管理、量入而出,这样的养殖者能获得较好的效益。
表5 2019年我国不同区域育肥驴场养殖效益调查表

2.2.1规模化养殖许多技术问题还有待解决
驴传统养殖模式是散养,集约化养殖是近几年才开始,许多技术问题还有待解决。由于毛驴饲养周期长、增长速度慢等生理特点,使规模化养殖企业成本较高,在行业中形成了“规模越大盈利越难”的现象。
2.2.2精细化的管理是提高养殖效益关键因素
精细化的管理水平和务实的从业态度,是改善规模化企业盈利难问题的关键。企业应从强化自身经营管理方面入手,进行查漏补缺,重点考量企业的技术体系是否成熟、决策部署落地执行是否到位、运营监管机制是否严谨,使企业存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调研团队到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盛得龙养殖场进行调研。该养殖场2013年和2014年分别购进母驴37头和32头,2018年产47头母驴驹留用,2019年母驴存栏113头,全年产公母驴驹共66头全部售出。饲养场由一对夫妻负责,工作非常精细,基本做到掌握每头驴情况,特别在配种和生产期间,随时掌握发情母驴的状况,把握最佳时机及时配种。首次配种多选在产后12天,经过3次配种,受孕率超过80%。
饲草多使用当地产的玉米秸,收获季节短期雇人到周围农户田里去拉,饲喂前刀铡成段并揉丝。精料选用沈阳新纪元牧业有限公司的专用驴预混饲料,由于营养搭配合理,驴的体况良好,母驴的发情期比较整齐,平均怀孕期略少于360天,初次配种月龄适当提前(早于2.5岁),产驹间隔也减少。驴驹使用部分代乳料,因饲料营养均衡,幼驴生长良好,为驴奶开发提供可靠保证。驴群生长健康,除了驱虫、产后消毒和正常防疫外,几乎没有额外兽药开支。在2019年大背景下,驴场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盈利12000元。
2.2.3自繁自养是一个新的趋势,养殖+餐饮能够获得稳定效益
驴的生长速度慢,养殖周期长,价格涨跌对效益影响大,采取“自繁自养”模式一方面实现收益时间上快慢结合,还可以在市场波动时互相弥补而盈利。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驴产业创新团队对东阿县13家养殖场进行调查发现,有8家采取“自繁自养”的养殖模式,3家专门育肥、2家专门繁育。“自繁自养”模式的养殖场的育肥比例均在50%以上。
“自繁自养”养殖模式的缺点是降低了专业育肥或繁育的效率。东阿县普通农户养殖场的驴养殖规模平均为490头,“自繁自养”养殖场的规模为410头,专业化育肥和繁育养殖场养殖规模相对于“自繁自养”场的规模明显增大,专业育肥养殖场的规模为703头,专业繁育养殖场的养殖规模为720头。在固定资产方面,存在专业繁育场>专业育肥场>自繁自养场的特征,在生产环节分置后,专业繁育的养殖场的繁育率为59.5%,较“自繁自养”模式提高了17.5%(表6)。
表6调研养殖场养殖模式及养殖状况 |
养殖场户 |
养殖模式 |
毛驴数量 |
固定资产 |
员工数 |
育肥比例 |
育肥驴数量 |
繁育率 |
养殖场1 |
自繁自养 |
417 |
650 |
5 |
50 |
200 |
68 |
养殖场2 |
自繁自养 |
340 |
75 |
2 |
80 |
272 |
35 |
养殖场3 |
自繁自养 |
800 |
240 |
4 |
70 |
560 |
51 |
养殖场4 |
自繁自养 |
260 |
450 |
3 |
80 |
208 |
35 |
养殖场5 |
自繁自养 |
160 |
120 |
5 |
70 |
112 |
33 |
养殖场6 |
自繁自养 |
520 |
630 |
6 |
50 |
260 |
33 |
养殖场7 |
自繁自养 |
480 |
70 |
3 |
70 |
336 |
38 |
养殖场8 |
自繁自养 |
300 |
90 |
5 |
66 |
198 |
40 |
均值 |
410 |
291 |
4 |
67 |
268 |
42 |
养殖场9 |
育肥 |
630 |
600 |
6 |
? |
? |
? |
养殖场10 |
育肥 |
600 |
120 |
3 |
? |
? |
? |
养殖场11 |
育肥 |
880 |
1000 |
15 |
? |
? |
? |
均值 |
703 |
573 |
8 |
? |
? |
? |
养殖场12 |
繁育 |
532 |
340 |
2 |
? |
? |
56 |
养殖场13 |
繁育 |
908 |
1400 |
14 |
? |
? |
63 |
均值 |
720 |
870 |
8 |
? |
? |
59.5 |
2.2.4粗饲料本地化是降低饲养成本的关键,“秸秆禁烧令”促使草料价格降低
驴耐粗饲,抗病力强。以当地主产农作物秸秆为基础进行对比实验,选出最适合驴生长的秸秆加工成饲草料,配合精料和预混料,在保证驴正常生长需要前提下降低饲料成本,是提高驴养殖场效益关键。秸秆作为驴主要日粮,年均消耗量达到2.5吨/头,对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秸秆综合利用发挥积极作用。
2018年,国家再次发布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全国环保管控力度再次升级,“秸秆禁烧令”的执行与督查越发严格,同时国家与各地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秸秆综合利用的扶持政策,全国农作物秸秆资源浪费现象得以有效缓解。另一方面,国家继续全面实施粮改饲政策,在主推青贮玉米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推广苜蓿、燕麦、甜高粱等优质饲草料品种,全国饲草结构优化调整方略稳步推进。
2.3母驴价格处于超跌状态,是养殖繁育母驴机会
青年母驴价格在2017年达到41元/KG,从2018年4月开始下跌,至2019年6月达到27元/KG(图7),回到2012年价格水平,2019年10月份以后随着驴肉价格上涨也回升到32元/KG(表7)。目前母驴仍处于价格超跌状态,是入栏繁育母驴的好时机。
表7 2019年1月—2020年2月牛羊驴猪肉价格表 单位:元/KG

受非洲猪瘟影响,猪肉价格出现短缺现象,年内价格翻番,从而带动禽肉和牛羊肉等肉类价格上涨,猪禽养殖户收益也达到历史少有水平,牛羊养殖户效益也比去年大幅提升,相比之下驴肉涨幅小于其它肉类,养殖驴收益也不如养殖牛羊,因此出现了一批退养场或户,特别是部分繁育场退出转产,造成短时间母驴市场价格走低,特别是老口母驴价格比青年母驴低6元/KG,又促使母驴在4岁之前被出售屠宰,不但降低了母驴价格也降低老驴的价值,大家都知道对驴肉“天上龙肉,地上驴肉”的美誉是使用多年淘汰老驴挣来的。

注:数据来源:中国毛驴交易所
2.4合理规划驴奶生产重点区域
驴奶生产加工十几年前首先在新疆落地,逐步受到部分商业人士和特殊群体所青睐,驴奶价格一直在高位波动。目前驴奶市场上,鲜驴奶、酸驴奶、冻干驴奶粉、驴奶片等品类日益丰富,但是因其生产成本高、产量低、价格高、总量小,只是作为一种特色奶在局部市场或面向特殊群体销售。随着东阿阿胶上马驴奶生产线,甘肃、陕西、宁夏、内蒙等省区市也新上了一些驴奶生产线。就目前毛驴养殖采奶模式、毛驴存栏与分布等情况看,驴奶生产加工产能总量不足与局部过剩并存。在国际上意大利和巴西等国看好驴奶市场潜力,先后制定了相关发展战略。
驴奶生产与牛奶等比具有明显特殊性:一是产奶期短,平均一胎仅有4-6个月可以挤奶;二是驴日产奶量低,群体产出水平普遍低于1公斤/头?天;三是规模化驴场极少故奶源集中难度较大;四是挤奶设备研发滞后,缺乏专用成熟设备;五是奶价高,市场尚处于培育期,鲜奶价格区间大概在60-120元/KG,冻干驴奶粉4000多元/KG,故消费者多为特殊人群。
经调研发现,有集中饲养挤奶加工企业从自身经营效益角度出发,从市场上零星收购大月份孕驴、新产子母驴等进行集中养殖和采奶,挤奶期内完全按照奶驴饲养模式饲喂,一般不考虑其繁育性能和体况维护,挤奶期过后,适繁母驴的繁育性能大为下降,母驴往往被直接运到市场上当作育肥驴低价出售。奶企继续补充大月份孕驴和新产子母驴,大部分产后母驴挤奶之后育肥屠宰,造成母驴存栏量快速下降的现状。这对于存栏量本身不高的驴产业来说,“奶驴一次性使用”着实令人生忧。
在驴生产性能上,前几年主要以追求产皮产肉为主,多数小型驴因产肉、产皮少而被淘汰。小型品种驴已经所剩无几,基本上处于保种状态。,全国各地所饲养的驴品种多为德州驴、关中驴与本地驴的杂交驴。新疆的疆岳驴经过几十年选育具有相对较好产奶性能,但数量不多。驴繁殖周期长,培育奶驴新品种较为困难,因此在现有品种基础上进行选育比较现实。如果现在因驴皮便宜再转而追求高产奶驴品种,可能造成驴存栏量又一轮快速下降。所以要合理规划驴产业布局,宜奶则奶、宜肉则肉,关键是让每个产业链环节都获得合理利润。
3.2020年我国驴产业展望
3.1“新冠肺炎”疫情带给企业生存发展挑战升级
进入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内养驴企业发展面临运输受阻、资金短缺等诸多严峻挑战。多地活驴流通不畅,产销环节严重脱节,养殖企业卖驴困难造成饲养成本上涨,屠宰企业长途购驴困难加剧,线下餐饮服务业短时间内很难恢复营业额。
3.1.1防疫期间驴屠宰量减少,驴产业得到一个暂短休养的机会
春节一个高峰期的屠宰量,约占全年屠宰数量的50%。春节前虽然未受到影响,但春节后屠宰小旺季整个全部错失,全国毛驴屠宰量预计减少15-20%,按照全年屠宰四十万头计算,预计可减少屠宰6-8万头肉驴。
随驴驹需求量的增加和价格上涨,会有一部分养殖者饲养繁育母驴;采购架子母驴育肥兼顾繁育的养殖场也会增多,可繁可育两条腿走路,将会成为养殖场模式改变的特点。
3.1.2野生动物保护法对驴产业会产生积极因素
新冠肺炎疫情之初,广东省市场监管领域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的禁止经营销售动物明细中将驴肉列入管控范围,对活驴和驴肉市场销售产生了较大影响,经协会沟通,现此问题已得到解决。
正在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将会对未列入遗传资源目录的动物禁养禁食,驴肉“天上龙肉,地上驴肉”的认知度,将会成为吸引中国食客的舌尖上的美食,消费群体会进一步扩大,尤其在南方经济发达地区得到快速发展。
国外有一部分驴是半野生状态的,如果列入禁食范围,可能会对国内供求关系产生影响。
3.1.3促进国民对自身健康更加重视,全民大健康促进驴产业发展
根据全国老龄委办公室预测,202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占人口总数的17.2%,突破2.43亿。随医改深入推进,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健康需求日益强劲,2030年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预计接近16万亿元。“新冠肺炎”疫情使国人加深了对中医药的认识和提高自身免疫力的意识。阿胶、驴肉、驴奶作为健康食品、药品会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
3.2非洲猪瘟对肉食品价格的影响
此番肉品价格上涨源于非洲猪瘟造成猪肉紧张,其他畜种肉类跟涨。各地政府都已采取措施增加猪饲养量,加大猪肉供给。据农业部预测,2020年下半年生猪生产形势能够稳定下来。国家还积极支持发展禽类和草食畜牧业,用以替代猪肉的缺口,同时,还通过增加进口肉类以保证基本供应。驴肉作为小众产品,消费群体相对固定,受到的影响相对要小。
3.3通过多种模式实现驴产业巩固脱贫
自2015年底,中央发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以来,包含农业农村部在内的9省16市县出台26个以驴产业实施精准扶贫红头文件。探索了“三产融合”、“村集体经济”、“小规模大群体”、“带孕母驴”、“种养结合”、“租驴挤奶”等多种扶贫模式,并在山东、辽宁、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实施,惠及数万贫困人口。
2020年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按中央部署,2020年我国所有贫困县摘帽,所有贫困人口脱贫。我国养驴主要集中在北方和西南农牧交错地区,驴产业是新兴特色产业,在实现脱贫摘帽后,驴产业形成的稳定收入可以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脱贫户返贫,因此主要养殖区域的地方政府还会继续支持驴产业发展。
4.思考与建议
4.1建议调减、控制驴皮进口,严打走私,加强行业自律
我国每年用于生产阿胶的驴皮需要量约300-400万张,目前国内宰驴所能提供数量只占总需求量很小一部分。2018年开始可以通关进口驴皮,全世界在给中国提供驴皮的实际情况,不但影响了原料的道地性而影响阿胶销量,还出现驴皮相对过剩进而影响驴皮和活驴价格的现象。这种降价现象拉低了养殖场户的效益,以每张驴皮少卖1000元计算,农牧民年收入减少十几亿。中国全世界买驴现象已经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关注,甚至遭到严重指责。另外,进口驴马产品对马属动物防疫造成影响。因此,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减少或暂时停止驴皮进口,严打走私,为国内驴养殖企业恢复利润赢得时间。按驴皮颜色分类鉴别,一般道地的黑驴皮都产自中国,只对其他颜色驴皮进行追踪追溯即可。
4.2加强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打击驴肉掺假行为
我国驴产业地域发展不均,养驴主产区主要在三北地区,并且集中在边远山区、丘陵地带和少数民族聚居地,但驴肉消费却主要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等东部地区以及南方的大中城市。国内年生产优质鲜驴肉量远远低于其市场消费量,是由于进口冻驴肉,特别是骡马肉等大量流入市场。另外,活驴交易不规范,驴源掌控在驴经济人手里,交易手段落后、交易环节过多,给标准化屠宰加工带来困难。因此,培育和树立驴制品的规范消费和消费习惯,需要专业人士、政府、媒体等社会资源共同推动。2018年河间市政府打击假驴肉行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建议各地政府要齐抓共管并常抓不懈;同时驴肉餐饮企业要加强自律,自觉抵制使用假驴肉;制定驴肉生产和真假驴肉检测方面相关团体标准,消费者和行政管理部门可以随时送检或抽检;对品牌好、守信用的驴肉加工和餐饮会员企业精准推荐给消费者。
4.3建立紧密、高效的上下游分工合作关系
从事规模化养驴和全产业链的人还是少数,传统散养方式在我国占87%,把养驴从小农自产自用转向商品流通是一个长期过程。农民养殖户目前还是要靠政府、合作社、龙头企业的支持和带动实现购销,因此要完善“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社+养殖户”的合作方式,明确合作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约束各方的行为,规定毛驴收购协议的收购时间、数量、价格等要素;明确违约责任和惩罚条款,保护合作各方利益,促进毛驴收购协议的有序执行,保证毛驴养殖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与银行协调设计适合毛驴养殖周期的贷款方案。
4.4建立驴高效繁育技术和新品种培育体系势在必行
我国毛驴育种工作起步较晚,现有品种退化严重,主要表现为生长速度慢、产肉率降低和繁殖性能降低等,已无法满足驴产业发展需求。由于受到毛驴品种的限制,养殖场户的毛驴育肥和繁育的效率低下,不利于驴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要建立健全具有优良生产性能毛驴的选育标准和育种方案,对优质种驴进行种驴登记和生产性能测定;加大优良毛驴品种的培育,增强毛驴环境适应性和抗逆性,突出一批产皮、产肉、产奶,生长发育快,繁育率高的优良品种。发展一批国家级、省级的繁育场,使专业的种驴繁育场参与到养殖专业化分工中,加快优良驴驹向养殖场户的扩散,促进毛驴的遗传改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