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苜蓿(简称苜蓿,MedicagosativaL.)是豆科多年生优良牧草,其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平衡,纤维质量好,富含胡萝卜素、异黄酮类等促生长物质,可消化总养分可高达70%,是奶牛养殖不可缺少的粗饲料。其产草量高,利用年限长,抗旱耐盐碱,适应性广泛,并可以通过根瘤菌固氮,改良土壤,故被誉为“饲草之王”。紫花苜蓿原产于伊朗,西汉御使张骞出使西域,将其种子引入长安种植,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迄今,我国通过育种家的品种选育、地方品种的整理和大量国外苜蓿品种的引进,在中国已种植有大量的、适于不同土壤气候的苜蓿品种,包括许多大面积种植的多叶苜蓿品种。美国优质苜蓿干草的大量引进,使市场上苜蓿性价比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使奶牛养殖获得了广泛的实惠,奶牛养殖者和管理者更加迫切地希望了解苜蓿的营养和质量评价方法。因此,介绍苜蓿的营养与质量评价,对我国奶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1.苜蓿的营养及其对奶牛养殖的重要意义
1.1高产奶牛日粮的营养需求
奶牛的营养有三大重要需求,即能量需求、蛋白需求和纤维需求。对于高产奶牛(30kg/头·日)TMR饲料,其产奶净能要求7.24-7.41MJ/kgDM,蛋白16.6-16.8%,NDF含量在32-35%。根据我国粗饲料现状和奶牛生产性能,产奶净能要求1.60 Mcal/kgDM,NDF含量可以不超过40%,粗蛋白为16-17%。同时,要求来自粗饲料的NDF应占到总NDF含量的17-25%。
1.2苜蓿的营养成分
苜蓿的营养成分会随着成熟度的增加而减少。主要表现在叶片含量、蛋白、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的减少。相反,茎秆比例、纤维素和木质化程度会随之增加。特别是苜蓿开花以后,营养成分急速下降,蛋白质含量以每日0.5%的速度下降,而NDF和ADF含量急速增加,并且伴随着NDF的消化率也急速下降。
一般情况下,现蕾期的营养非常丰富,而且产量也比较高,单位面积土地所生产的总可消化营养物质最高,销售价格也高,奶农的饲喂效益也高,种植者和使用者均能获得最佳的效益。传统的最佳收获期为初花期,但根据奶牛的饲养反应,现在苜蓿最佳的收获期已提前到了现蕾期,美国称其为特级苜蓿(粗蛋白20%以上)。初花期收获的苜蓿称之为一级苜蓿(粗蛋白18-20%)。而我国目前收获期大多在初花期以后,甚至在盛花期开始收割,因此,品质较差,对奶牛的饲喂效果也不太明显。如果我们能在现蕾期收割,其产奶净能会在1.54Mcal/kg以上,粗蛋白会在20%以上,NDF和ADF含量会分别会在40%和30%以下,完全可以满足奶牛对能量、纤维的营养需要,蛋白还会超标。实践证明,奶牛每天饲喂3千克特级苜蓿,可以减少1.5千克的精料使用量和粕类蛋白饲料的使用。
苜蓿的不同部位蛋白质含量不同。蛋白质主要集中在叶片中,一般含蛋白质22-26%。所以,叶片在干草的比重越低,蛋白含量就越少,NDF含量就越高。蛋白质的含量除了受品种和土壤肥力因素影响外,最主要受刈割时间的影响,其次受田间作业水平的影响。在现蕾期刈割,叶片的比重一般在40%以上,但是如果在田间晾晒时间过长、收获时叶片脱落太多,运输和加工时叶片浪费较多都会造成蛋白、营养物质的流失。
苜蓿的胡萝卜素含量很高,达44万IU/kg,而奶牛日粮中一般要求维生素A为18万IU/kg如果每日饲喂3千克优质苜蓿,可以给奶牛提供132万IU维生素A,对奶牛的生产和繁殖具有重要的作用。没有任何饲料组份能像优质苜蓿,可以明显改善奶牛的体况及繁殖能力,减少疾病,延长奶牛的使用年限。
1.3优质苜蓿对奶牛养殖的重要意义
优质苜蓿可以满足奶牛TMR饲料中粗蛋白16-17%需求,并且可以减少粕类的使用量。苜蓿品质越好,即相对饲用价值(RFV)越高,粗饲料在日粮中的比例就可以提高,玉米和豆粕的添加量就可以相应降低。如果使用RFV为160%的苜蓿时,在TMR日粮的蛋白含量、NDF含量和产奶净能分别保持高产奶牛营养需要的前提下,粗饲料的比例可以提高到50%,而玉米和豆粕(粗蛋白含量按44%计)的比例可以分别降到41%和6%。如果使用劣质苜蓿,即RFV为80%时,粗饲料只能占27%,而玉米和豆粕分别要占到50%和20%。所以,优质苜??梢蕴岣叽炙橇系谋壤?,减少豆粕和玉米地使用量??梢蕴岣卟塘亢臀帜膛8卟阅堋?/p>
如果使用相对饲用价值(RFV)为160%的苜蓿时,粗饲料的比例可以提高到55%,要达到36.3kg/头·日产奶量,补充精料的饲喂量可以降到12.7kg/头·日。如果使用劣质苜蓿,即RFV为80%时,粗饲料只能占27%,而补充精料的饲喂量为18.1kg/头·日。实践证明:每3kg优质苜蓿可以替代1.5kg精料,饲喂1吨优质苜蓿可以多产1吨奶。优质苜蓿的产奶净能为1.55-1.65Mcal/kg,NDF为40%,可以满足高产奶牛对能量、纤维的营养需求,提高奶牛对干物质的采食量,增加反刍和唾液量,中和瘤胃pH值,调控好瘤胃的环境,提高粗饲料的比例,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奶牛瘤胃酸中毒的问题。同时,可以提高牛奶的品质,保证牛奶的理化指标达到国家标准,避免类似“三聚氰胺”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2.苜蓿质量的评价影响苜蓿品质的主要因素
2.1品种
现代苜蓿育种开始注重了品质育种,如多叶苜蓿育种、低木质素苜蓿育种、抗臌胀病苜蓿育种等。显然,高品质品种可以较好地提高苜蓿粗蛋白的含量,提高纤维素的消化率。但是,有资料研究表明,多叶苜蓿仅提高叶量1-2%,贡献率不大。决定苜蓿叶量的最重要的手段仍是恰当的刈割期和机械化收获水平。
2.2收获时间
苜蓿的叶量在返青期和分枝期最高,开花后叶的比例开始明显下降,NDF和木质化程度开始快速提高。因此,决定苜蓿品质的最重要因素是收获时间。知道是什么生育期刈割的,就基本上可以断定是什么级别的苜蓿。特级苜蓿需现蕾期刈割,一级苜蓿一般是在初花期刈割,盛花期刈割基本上可以定为三级苜?;蛉兑韵?,无论颜色是否绿色。
2.3收获方式
现蕾期至开花期一般为10-15天的时间,要保证在现蕾期刈割和收获完毕,必须要保证足够的收获机械配套,并且,最好使用带压扁的割草机,可以促进茎秆和叶片同时晒干,避免叶片过干,在捡拾打捆时大量脱落。
2.4储存与加工
苜蓿储存的损失主要是淋雨、潮湿发霉和日照氧化所造成的营养损失。当然,防火、防水和防盗也是重要内容。加工容易造成叶片粉碎和脱落,一般加工会造成1-3%的损失
2.5饲喂
苜蓿饲喂最好是采用TMR饲料搅拌机,可以大幅度降低奶牛采食造成的浪费。在人工饲喂的条件下,应该先饲喂青贮玉米,然后喂苜蓿,最后喂精料。如果苜蓿NDF含量高,自然奶牛浪费就多,不压扁的苜蓿比压扁的苜蓿浪费多。
3.苜蓿质量的评价
3.1 NDF和ADF的概念及其在质量评价中的意义
传统测定的粗纤维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纤维的含量,而范氏创立了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以及酸洗木质素(ADL)的概念,该粗饲料评价方法尽量站在奶牛的角度上,用ADF和NDF值评价牧草品质,相对比较简单而准确。因为,最终评价牧草品质的不是人,而是家畜及其体现的畜产品。
NDF是利用中性洗涤剂除去饲料中的蛋白质、淀粉、脂肪和糖类而得到纤维。它包括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代表着饲料容积,起到填充瘤胃的作用,决定着家畜的饱腹度,与家畜的自由采食量呈负相关, NDF越低,干物质采食量就越大。ADF指NDF减去半纤维素的成分,只代表木质化的纤维素,与消化率呈负相关,饲草ADF增加,家畜的消化率下降。ADL是指ADF经72%硫酸进一步除去纤维素成分而得的木质素,酸洗木质素是不被家畜利用的成分,是饲草优劣的重要指标。
3.2相对饲用价值(RFV,Relative Feed Value)
相对饲用价值是根据牧草的可消化干物质(DDM)和潜在的干物质采食量(DMI)来进行牧草品质评定的方法,尽可能地站在奶牛的角度预测牧草的采食量和能量价值。其计算公式如下:
相对饲用价值(RFV,%)=(DDM×DMI)/1.29
DDM(%)=88.9-0.779ADF;
DMI(%) =120/NDF
3.3相对饲草品质(RFQ,RelativeForage Quality)
人们发现,NDF的消化率,即dNDF值对产奶量有重要的影响。NDF含量相同的苜蓿,如果其消化率不同,产奶效果不同。实验证明:dNDF每提高1%,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会增加0.17公斤,产奶量会增加0.23公斤(4%校正奶产量),高产奶??商岣卟塘?.9公斤。NDF值越低,dNDF值越高,纤维过瘤胃的速度就越快,瘤胃腾空的速度就越快,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就越高,继而采食的能量也就越多。基于这种现象,国外又建立了更加准确的饲草评价方法,即相对饲草品质,即RFQ值越高,质量就越好。
RFQ=(TDN×摄入量/16.8) /39.2
TDN=dNFC+dCP+ (dFA ×2.25) + dNDF - 7=[(NFC×9.8)+ (CP×0 .93) + (FA ×0 .97 × 2.25) + (NDF×NDFD / 100)] -7
NDFCP(NDICP)=NDF残留物中的粗蛋白含量(苜蓿的平均值为3.8)
FA=EtherExtract - 1
摄入量=[(NDFD-NDFD平均实验数据)×0.374]+基础摄入量基础摄入量=0.0086 ×1,350 / (NDF / 100)
3.4国产苜蓿的质量标准
根据国内大多数草业企业执行的苜蓿分级标准而总结的行业认可的标准:一级苜蓿标准为初花期刈割(即初花至开花期刈割),叶占35-45%;淡绿或绿色;杂草率小于5%;无霉变、霉腐气味、土块等异物。主要化学成分指标:CP:17-19%;水分<14%。二级苜蓿标准为开花期刈割(即开花至盛花期刈割),叶重占25-40%;黄绿至绿色;杂草率小于10%;无霉变、霉腐气味、土块等异物。主要化学成分指标:CP:15-17%;水分<14%。三级苜蓿标准为盛花期刈割(即盛花至结荚期刈割),叶重低于30%;黄绿至绿色;杂草率小于15%;无霉变、霉腐气味、土块等异物。主要化学成分指标:CP:13-15%;水分<16%。由此可见,我国苜蓿生产沿用了最佳刈割期为初花期的观点,没有设立特级苜蓿。目前,由于草学生产与动物营养学的脱节,单方面追求干草产量,而忽视了单位土地面积的营养物质的产量,使得大部分苜蓿产品的质量处于二级和三级水平,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综上所述,我们得出以下结论:优质粗饲料是奶牛养殖的基础的基础。秸秆养畜不适用奶牛养殖业。我们要实现了一个思想转变:奶牛饲养要以优质饲草为主,精料为辅,首先选定粗饲料及其质量,然后再确定补充精料的配方。优质苜蓿可明显增加干物质采食量,提高粗/精比例,提高采食的能量,减少精料的使用,提高产奶量和牛奶的品质,延长产奶高峰,增加反刍,防止瘤胃酸中毒;增强奶牛的健康,减少奶牛疾病,促进奶牛发情和配种,延长奶牛使用寿命,提高瘤胃分解纤维微生物的数量,进而可以提高对其它劣质粗饲料的利用。因此,饲草质量决定了奶牛场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