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快餐2个小时qq_附近100元一小时_同城200带吹电话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行业动态

我国肉羊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来源:畜牧所 发布时间:2016-12-13

一、中国肉羊业发展现状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肉羊产业开始发展迅速,肉羊存栏量由2000年的27948.2万只增加到2014年的30314.9万只,羊肉产量由2000年的264.1万吨迅速增加到2014年的428.2万吨,增加了164.1万吨。羊肉在我国肉类产量中的比重不断提高,由2000年的4.39%提高到2014年的4.92%。

目前我国的羊肉加工业主要分为生鲜羊肉加工、肉制品加工和副产物加工三大子行业。我国现有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肉羊加工企业近800家,规模以上的肉羊加工企业200多家,具有年屠宰肉羊11000万只的加工能力。

二、中国肉羊业的发展优势

1. 品种资源丰富

我国共有绵山羊品种127个,多数为毛用型和裘皮型品种。一些是肉用为主的地方良种,如新疆的哈萨克羊、阿勒泰羊、巴音布鲁克羊、哈萨克羊,内蒙的蒙古羊、乌珠穆沁羊、苏尼特羊等;还有小尾寒羊、湖羊、陕南山羊、马头山羊等。另外,我们还从国外引进了无角陶赛特、萨福克、美利奴、夏洛莱、杜泊羊和波尔山羊等世界著名的肉用羊品种,形成了一定数量的肉用羊群体。

2.草地资源和农副产品资源丰富

我国现有天然草地4亿公顷,其中可利用面积3.16亿公顷。有5000多种天然牧草,且品种优良。全国每年生产粮食的同时,还可以生产5.7亿吨农作物秸秆。这都是发展肉羊生产的重要物质保证。

3.有良好的政策环境

国家相继出台的相关“草食畜牧业发展”等可持续农业的有关政策,是发展肉羊业不可缺少的外部环境条件。

4.羊肉的优势逐渐在人们膳食结构中凸显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餐桌上肉的种类也不断增多,人们已不简单地满足于猪肉等脂肪含量高、胆固醇含量高的肉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需求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肉类食品。而羊肉的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含量高于猪肉、鸡肉和牛肉,脂肪含量低于猪肉,胆固醇含量低于所有肉类,是一种渐受青睐的健康肉类。

5.羊肉市场潜力大

羊肉在肉类生产中只占4%左右,人均占有羊肉1.19千克,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目前市场供需矛盾突出,价格不断上涨,市场潜力巨大。而且羊肉在国际肉类贸易中的份额也将会不断增长,特别是中东和北非国家进口量将大幅上升。

三、中国肉羊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针对不同模式的优质专门化的肉羊品种缺乏

由于当地品种常年以来没有在较好的环境下饲养,很多优良的特性没有发挥出来,形成了抗逆性强的特点,同时也制约了其他特征的发挥。

近年虽然从国外引进了很多高产肉羊品种,但由于各地方没有充分利用好,杂交体系不健全,几年以后便已退化,再加上价格较高,老百姓只能望而却步。

虽然近年来我们培育了巴美肉羊新品种,但数量很少,暂时起不了很大作用。

2.国内羊肉产量不足,部分需进口

2014年我国进口羊肉28.3万吨,同比增长9.3%。2015年1-11月羊肉进口20.3万吨,同比减22.1%。

从价格看,从新西兰进口羊肉价格比国内低,对拉低国内价格起到了重要作用。进口羊肉进入国内市场,增加了市场选择余地,其价格优势在一定程度也影响了国内羊肉价格。

3.肉羊产业行业组织协调不完善

肉羊产业一体化经营是我国肉羊发展的必由之路。应由政府(产业办或国家大的项目、课题组)牵头,包括科研机构(大专院校)、龙头企业、实体养羊户、养羊基地等部门形成有机的协作体系,走研究、试验、开发、推广一体化的发展道路,使新技术、新成果更快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4.肉羊高新技术产业化程度低

由于养殖业受长期的经济粗放型增长方式影响,加工企业普遍存在着重资本要素的外延扩张,不重视技术进步的内涵突破。因此企业的认识提高、国家和行业部门的经费投入对促进现代产业技术体系的建设将起重要作用。

5.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弱,人才资源比较匮乏

现代化肉羊生产,从科学育种、繁殖、饲料营养、生产管理、产品的安全生产,需要一定规模和较高素质的技术人员及研发团队的支撑。

6.肉羊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模式不健全

商品羔羊饲养不科学,圈舍等基础设施薄弱,使得肉羊遗传潜能得不到很好发挥,产肉量低、肉品质差。目前,因地制宜的、科学的肉羊饲养管理模式尚未建立。

7.疫病防制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

目前急需要开发肉羊生产中普遍存在的外寄生虫病、幼畜疾病防治的有效技术措施,以及根据不同生产方式(放牧、舍饲、半舍饲)及不同区域疫病流行和爆发规律、特点研究制定主要疾病的新型防治模式,研制新型生物制剂及疫苗,以保证羊只在健康状态下正常生产的需要。

8.缺乏优质高档羊肉生产的理念和技术

目前我国市场上供应的羊肉相当部分是饲养几年后的老弱淘汰残羊,优质高档的羔羊肉甚少。而且中国现阶段的羊肉产品主要为屠宰初级加工的胴体肉,少量分割肉,其中冷冻羊肉约占95%,其余为少量的羊肉串、羊肉卷、羊肉干、羊肉松等羊肉制品,对羊肉及其产品的深加工研究和开发力度不够,没有形成有影响、知名度高的名牌羊肉产品。

9.肉羊产业链不健全

中国还没有规范的肉羊屠宰,加工、运输、贮存、包装等的标准细则,因此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各项生产配套标准,就显得非常重要、紧迫。

多数城市消费者对畜产品的质量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品牌意识也越来越强,所以只有建立和完善现代肉羊产业化链条,才能使肉羊业发展壮大。

四、中国肉羊业发展对策

1.建立联合机制,重点突破专用肉羊品种培育

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为平台,联合优势大学和科研院所,挖掘我国现有肉羊品种资源,适当引进国外良种,采用常规育种与高新生物技术育种相结合的技术方法,加快育种速度,早日培育出适合我国自然条件的专门化肉羊新品种,以促进肉羊产业结构的转变。

2.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一方面凝聚人才,梳理、吸纳国内外肉羊繁殖、疾病防治、营养调控、饲料配伍、羔羊育肥、屠宰加工等方面的先进技术与经验,进行集成创新与技术转化;另一方面,建立稳固的良种繁育与生产体系,制定适合我国生态环境与养殖模式的饲养管理技术与质量控制标准。

3.政府加大对肉羊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进一步稳定和加强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对肉羊产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有效的政策保障和资金保障,以全面提高我国肉羊产品质量,调整优化畜牧业生产结构,促进畜牧业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4.示范带动,推动产业化

以国内肉羊龙头企业和肉羊产业体系中条件好的综合试验站为主,瞄准肉羊产业发达国家企业的经营理念与策略,构建集品种、繁殖、饲养、防疫、加工和商品化经营为一体的现代肉羊生产产业体系,示范带动全国肉羊产业的发展,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5.制定本地饲草料资源利用方案

与本地及周边农产品加工厂签订长期包销合同,成立饲草料专业调运合作组织,定期送到各养殖户并指导贮存加工使用。构建饲草料供、销网络,随时联络、均衡供应、及时调剂、送货上门,使规模养羊户既能保持日粮稳定供应,又能大幅度降低原料采购费用,使厂家、养羊户双方受益。

6.提高品牌市场竞争力

实施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生产,加强投入品的监管,加快无公害、绿色和有机畜禽产品的命名认证,提高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