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厅发布的《2013年新疆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报告》显示,新疆天然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40%,较2012年增长4个百分点;主要牧区天然草原牲畜超载率为19%,较2012年下降5个百分点,比2010年降低14个百分点。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区草地植被恢复明显,工程区内的鲜草产量和可食鲜草产量分别比非工程区提高53.5%和62.1%。
据介绍,2013年,新疆主要草原牧区牧草生长季气温正常略偏低,但降水偏多,水热光照条件匹配较好,草原植被总体生长状况好于2012年,属偏好年份。天然草原鲜草总产量达10257万吨,较上年增加6.9%,为2008年新疆全面开展全国草原监测工作以来鲜草产量最高的一年。
2013年,随着禁牧、休牧、草畜平衡制度进一步完善,省、地、县、乡、村各级草原生态?;ね绯醪叫纬桑陆菰中窕木置娴玫匠醪接行Ф糁?。禁牧区牧草产量较2010年增长了44%,植物物种多样性日趋丰富;草畜平衡区牧草产量较2010年增长了14%,新疆暖季牧场基本达到草畜平衡;新疆人工种植牧草面积1021万亩,其中多年生牧草保留面积468万亩,一年生牧草种植面积553万亩。
据了解,“十二五”以来,国家和自治区对草原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建立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加大草原生态工程建设力度。目前,各项草原扶持政策成效开始显现,新疆牧区草原生态发生积极变化;但新疆中度和重度退化草原面积仍占50%以上,已恢复的草原生态仍十分脆弱,全面恢复草原生态任重道远。
信息来源:天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