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治区畜牧厅了解到:新疆退牧还草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极大地推动了新疆新牧区新农村建设。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新疆草地沙化面积迅速增加,不少草场成为不毛之地。统计显示,新疆约有80%草场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与上世纪60年代相比,严重退化地区的产草量下降了60%以上。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国家和自治区于2003年开始在北疆地区启动了一项以恢复天然草原植被为目的的“退牧还草”工程。截至去年底,全区共投入工程款和钱粮补助款20多亿元,建设草地围栏8777万亩,实现草原禁牧2529万亩、休牧5578万亩、划区轮牧670万亩;补播改良草原1160万亩,新建水利设施配套的人工饲草料地159.6万亩。据农业部2006年监测,全区退牧还草工程区天然草地植被平均盖度提高了5个百分点以上,平均地上生物量提高了10%—20%。
退牧还草工程还带动了牧民增收和促进牧区生产方式的转变。据统计,“退牧还草”工程实施三年到五年后,平均每个县可新增干草上万吨,年增产值百万元以上。退牧还草过程区7万多户牧民得到了国家给予的饲料粮现金补助,户均退牧还草1000多亩,每年获得饲料粮补助金达2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