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代表农业部与18个沿海、沿边省(区、市)人民政府签订了《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建设责任书》,这标志着我国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建设全面启动。
近年来,随着农产品贸易和旅游业的发展,外来有害生物的危害呈加重趋势。一是有害生物传入速度加快。据统计,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仅发现1种外来检疫性有害生物,80年代2种,90年代10种,2000年至今已陆续发现近20种,仅在2006年就发现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等3种检疫性有害生物。二是已经传入疫情向内地扩散。稻水象甲自1988年传入河北省唐山市后,现已在14个省的局部地区发生;苹果蠹蛾自1989年传入新疆后,现已突破河西走廊的天然屏障,到达甘肃省的兰州市,对我国苹果优势产区构成严重威胁。三是潜在威胁巨大。俄罗斯滨海地区已经普遍发生马铃薯甲虫,距黑龙江边境仅有50公里;中西亚的玉米切根叶甲正向新疆边境逼近;小麦印度腥黑穗病、香蕉穿孔线虫、马铃薯金线虫、地中海实蝇也经常在我国沿海沿边各口岸被截获。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植物检疫监测与防控经费,造成检疫手段落后,防御能力差,难以适应目前重大疫情发生的严峻形势。为有效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的进一步传入、扩散和为害,农业部决定在沿海和沿边地区启动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建设,全面开展疫情监测和封锁控制工作,以提升植物疫情监测、预警和防控能力。
为确保阻截带建设各项措施的落实,近日,农业部与承担阻截带建设任务的广东、福建、新疆等18个省(区、市)人民政府签订了《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建设责任书》。责任书明确了在阻截带建设中中央与地方的责任,并通过采取政府推动,加大投入,及时监测,严密封锁,科学防控等措施,全面提高我国阻截重大植物疫情,防止疫情扩散的能力。
今年,农业部安排了专项资金,根据社会经济条件、地理特点、重大疫情的生物学规律和传入途径,组织有关省(区、市)在沿海和沿边阻截带建设区域建立3000个重大植物疫情监测点,并根据我国优势农作物生产布局、相关农产品进口来源和流通途径、境外疫情动态,分别确定各地的重点监测和阻截对象,全面启动了疫情监测工作。
为加强阻截带建设的管理,近期农业部还将出台重大植物疫情监测与处置管理办法及相关标准,进一步规范各地的疫情监测与处置工作,明确疫情监测、调查、记录和上报要求,以及对疫情发生区的管制措施,对重大疫情开展跨区域的联防联控,从源头上遏制疫情扩散蔓延。
通过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的建设,将大大提高我国防御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能力,有效遏制重大植物疫情的扩散蔓延,对保障我国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产品贸易安全将产生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