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3日~5日召开的“乳业发展国际论坛”上,国内外乳业界专家学者会聚“中国乳都”———内蒙古呼和浩特,共同交流了国际间、地区间乳业发展的经验,重点针对乳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理性探讨解决方略和对策。
“牛吃牛”现象不容忽视
在论坛上,“奶农的利益”成了专家们重复频率最高的词汇。中国奶协常务副理事长魏克佳说:“饲料成本平均上涨了25%,而原料奶的收购价格却保持稳定,40%的养殖户出现亏损。”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的王洪宝在他提交给本次论坛的文章中称,有些农户不想往奶牛身上多投入,而还有相当部分的养牛户由于奶站拖欠奶资等原因而无钱投入,甚至出现了卖牛买料喂牛,再卖牛买料喂牛的“牛吃牛”现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主任郭建军用“两低两乱”来形容当前奶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即农民养殖奶牛的经济效益低,乳品加工行业的利润低;奶源基地市场混乱,乳品消费市场混乱。
当前养殖奶牛效益低下的问题,王洪宝认为主要表现在两部分人身上。一部分是饲养头数少的农户,拥有20头以下奶牛的奶农占我国奶农总数的80%,这部分人小规模分散饲养,技术含量低,抵抗风险能力差。另一部分是2002年至2004年新购买奶牛的农户,由于他们在高价位时买牛,每头奶牛的使用年限大约为8年,现在牛价大幅回落后,使得每年牛体折旧摊消值大,加之奶牛品质及饲养经验欠缺等方面原因使得相对牛奶产量少,造成难以为继的局面。
是理性回归还是波动前兆
对于奶牛宰杀比例相对扩大的情况,郭建军认为,过去一段时间奶牛养殖经历了粗放式、超常规的发展,当时经过不正常的奶牛价格炒作,即使“价高、质次、产量低”的奶牛也能高价入市。如今对劣牛进行淘汰则是一种理性回归,淘汰劣质牛、低产牛,净化牛群,使整体质量得以提升。王洪宝也认为,“奶牛价格回归是从不正常的水平恢复到了目前较为正常的水平。”
中国农大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张沅称:“我国奶业正处于从单纯数量向质量效益,发展模式从传统到现代过渡的一个阶段。”
但长期研究乳业市场的西安市扶贫协会项目部主任李建宏,此前曾对目前奶农大量宰杀,淘汰奶牛的现象深感担忧,他认为这可能引起奶业市场下一步的较大波动,应该引起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因为奶牛的生产周期是两年,宰杀容易补栏难,为了保持稳定的奶源,为了乳品行业健康发展,政府部门应该研究论证,通过制定保护价等方式让奶农得到合理的价格,同时还应对乳品加工企业的竞争进行规范,保持合理的行业利润,促进乳品产业的良性运行。
奶业现代化要加快推进
魏克佳表示:“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发展,奶业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推进了现代奶业建设,对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新农村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奶牛经营方面,呼和浩特市市长汤爱军提出了建奶牛养殖小区、奶牛联合社、奶业合作社和中小型家庭牧场四种模式。养殖小区的建设要起点高,布局合理,规模适度,每个小区控制奶牛数量在500头~1000头之间。让农民自愿参与,进行统一服务,科学管理,最终达到提高收益水平的目的。目前呼和浩特市的奶牛联合社已经起步。奶联社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企业,坚持农民“自愿入社,不参与经营,获取固定回报,退社自由”的原则。它将养殖集成技术应用到奶牛的饲养管理中,既保证了奶农对奶牛的所有权,又实现了规模化养殖,突破了分散养殖的传统落后模式;奶业合作社以村为单位,用章程和合同把分散的养殖户组织起来,合作社对内统一技术和管理,对外统一谈判和交易;对具有一定经济基础,掌握一定饲养管理技术,形成一定养殖规模的农户,鼓励他们扩大养殖数量,建成家庭牧场。
会上,推广先进技术,提高乳品加工和奶牛养殖的科技含量,健全疫病防控体系,健全繁育体系,解决奶牛看病难的问题也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
此外,有关专家建议养殖户、养殖小区、牧场等要根据养殖数量建设相应的沼气池,沼气用于农户生活和牛舍的取暖,沼渣用于饲料种植,实现循环利用,降低奶牛养殖和饲草料种植的生产成本。要注重环保,生产绿色、安全的乳制品,完善乳制品质量检测。
与会专家认为,政府应从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扶持奶牛业发展,比如要提高良种补贴,加大对挤奶、饲料加工设备的补贴力度,要加强对奶牛的政策性保险。同时,还要加大对奶业的金融支持,政府通过贴息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奶业的贷款,适当放宽还款期限,确保农民有足够的流动资金和扩大再生产的资金。
“只有奶农赚钱了,企业才能有奶源,良性循环才能够得以维系。”郭建军最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