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快餐2个小时qq_附近100元一小时_同城200带吹电话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行业动态

养牛业如何破解犊牛紧缺瓶颈

来源:中国食品产业网 发布时间:2007-04-04

  我国农作物秸秆及饲草资源丰富,大力发展养牛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犊牛紧缺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安徽省临泉县规模养牛发展迅速,目前已有规模肉牛育肥场350家,存栏百头以上的有68家,存栏500头以上的有3家,由于当地犊牛紧缺而价格高,规模养殖场的犊牛70%以上都是从外地长途购进的。通过调查发现,造成犊牛紧缺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规模肉牛育肥发展速度快,需要大量犊牛补栏;二是本地能繁母牛养殖比例低,繁育的犊牛数量不足。
  影响母牛养殖的因素
  养牛用途已经发生根本变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之后,农民养牛的主要用途是役用,养殖母牛同时还可以繁殖犊牛出售。随着农业机械的推广普及,牛的役用功能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养牛已不再成为农民家庭养殖的必要选择,养牛数量的减少必然造成能繁母牛数量随之降低。
  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多 近年来,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在农村青壮年劳力明显减少,留守在农村的多数是老人和孩子,因家庭缺少劳力不再养牛,千家万户散养母牛数量明显减少。如临泉县每年劳务输出人员在40万以上,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举家外迁的约有10%左右。
  养牛影响生活环境卫生 由于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或者在当地发展农村经济,农民收入有了明显增加,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大部分农民都盖起了新房,有的还盖起了楼房。养牛会给生活和居住环境造成污染,所以一些农户不愿意在新建房内搞养殖。
  散养母牛效益偏低 农民散养母牛主要是繁殖小牛出售,除去母牛和犊牛喂养成本,以每头犊牛销价1800元计,一年养殖一头母牛收入不超过800元,甚至不抵外出务工一人一月的劳务收入,调动不了千家万户养殖母牛的积极性。
  规模养殖母牛饲养周期长 实行肉牛育肥,从购进200公斤犊牛到出栏500公斤育肥牛,一般只需要6个月~8个月。而养母牛出栏犊牛需要16个月,出栏育肥牛需要24个月,养殖周期长,收效慢,资金周转困难,而且出栏时间不一致,影响销售价格。
  农村社会治安形势不容乐观 农村偷牛案件时有发生,一些农户辛辛苦苦一年养一头牛,一旦被偷盗,不仅经济上造成损失,而且在心理上造成伤害,影响了农户养牛积极性,有些农户想养而不敢养。
  建议
  当前要突破犊牛紧缺的瓶颈制约,促进养牛业快速健康发展,应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外地犊牛牛源基地建设,一手抓保护和调动当地群众养殖母牛的积极性,提高犊牛繁殖数量,满足当地肉牛育肥的需要。
  巩固建立外地犊牛牛源基地 充分利用农区具有饲草饲料资源丰富,气候条件好,适宜发展规模养牛的优势,积极与外地牧区养牛基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树立诚信意识,实行订单生产,保护价收购,确保调入犊牛的数量和质量。
  加快发展本地母牛养殖
  一是大力推广良种,提高养殖效益。良种化是养牛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养牛质量和效益的关键。当地畜牧技术服务部门要积极引进西门塔尔、夏洛来等良种公牛品种,加强和完善牛的品种改良点建设,加快对当地土种母牛改良步伐,充分发挥良种牛的长势好、个头大、生长快的优势,依靠良种提升养殖效益,增加养牛户的收入。
  二是科学利用秸秆,降低养殖成本。当地政府和农业、畜牧等部门要引导养牛户主动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种植饲用玉米新品种,扩大饲用玉米种植面积,加大玉米秸秆青贮力度,做到“贮则有用,应贮尽贮”,提高秸秆饲用价值,增加养殖效益,为养牛业发展提供足够的优质饲料。
  三是调动千家万户养殖母牛的积极性。当地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户养殖母牛发家致富,并对农户养殖母牛情况进行登记造册,与农户签订养牛被盗赔偿协议,凡是因偷盗给养牛户造成的损失,由当地政府负责赔偿损失的50%~80%,让养殖户放心养母牛。畜牧部门要主动搞好技术服务,实行免费防疫,对母牛冷配实行减免收费。
  四是积极发展母牛养殖专业村。当地畜牧部门要选择群众养牛积极性高、养殖条件较好的村,作为养殖母牛重点示范村来抓,在良种推广,品种改良,动物防疫,科学养殖等方面做好服务,引导他们发展适度规模母牛养殖。
  五是鼓励发展规模母牛养殖场。当地政府要制定扶持规模养殖母牛的优惠政策,对建设规模母牛育肥场的实行以奖代补,奖励标准应提高到规模肉牛育肥场的2倍,调动社会各界资金投向规模母牛养殖的积极性。由于母牛繁殖率低,生长周期长,占用资金多,地方财政应拿出专项资金,对农户养殖母牛贷款的给予贷款利息50%以上的贴息,减轻养殖户的贷款压力。
  六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地方政府要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对偷盗牛案件从快从重严厉打击,公开曝光,切实起到震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