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10月份主要畜产品价格开始下跌以来,持续下跌达十个月之久,对养殖业及畜牧业经济产生了较大影响。虽然自今年下半年以来畜牧生产行情有所反弹,但整体形势依然是喜忧参半。综合考虑,主要有三大因素制约了畜禽产品的消费,即动物疫情、市场供需和产品结构等。
畜禽疫病
自去年10月份生猪收购价格下跌以来,尽管市场禽肉、猪肉零售价格也有所下跌,但是今年上半年与去年同期比较,城镇居民人均禽肉和猪肉的消费量不仅没有大幅度上升,有的还大幅度下降或有所下降。禽肉、猪肉的消费量:湖北分别下降了22%、2%,湖南分别下降2%和上升0.2%,安徽分别下降8.4%、4.6%,河北分别下降5.55%、3.56%,上海禽肉下降33%、猪肉上升6.8%,辽宁分别上升1%、3%,江苏省猪肉消费量增加1.4%,广东省活鸡消费量下降40%,山东禽类消费量下降30%。禽类消费量从全国大多数省份来看无疑减量幅度较大,猪肉消费量虽然有增有减,但是增量不多,远不及商品量增长的速度。由此看来,市场消费受动物疫病影响是重要的因素,虽然猪肉禽肉价格一跌再跌,消费者的恐疫阴影依然存在,再便宜也难以获得青睐。
低水平的商品生产过剩
近几年,畜禽商品生产量迅速增长。同时,由于动物疫病影响了四川、山东、广东等省猪禽及其产品出口,大量转向国内市场销售,国内猪禽产品的市场供应量迅速膨胀。但是从我国的人均占有肉食的量来看,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低水平,特别是广大农村人口实际消费肉食量的水平更低。
与此同时,虽然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普遍提高,但由于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健全,教育、医疗等支出比重的增加,加上今年因能源紧张带来的工业品连锁涨价,用于食物消费的支出并没有明显增加。
产品结构存在矛盾
由于在养殖生产中,猪禽因繁殖量大,工厂化养殖技术成熟度高,加之近几年来养殖效益好,全国猪禽规模化即商品化生产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态势,尤其是山东、河南、湖南等猪禽主产省份持续快速发展。另外,东北三省依靠饲料资源优势,猪禽生产发展势头强劲,自给能力不断增强,并由猪禽调入省变为调出省。而草食畜牧业因受到繁殖量的限制,难以迅速形成规模,加之南方无历史养殖习惯,北方又因退牧还草,舍饲养殖牛羊技术有待进一步推广普及等因素,牛羊肉产量占整个肉食总量的比重太小。如果说猪禽供应量是低水平过剩的话,那么牛羊养殖业仍是发展不够,因为牛羊肉价格多少年来一直坚挺,说明牛羊肉供少求多。畜牧业结构性的矛盾一直未能得到很好解决。
此外,养殖与加工流通环节利益分配也不合理。加工流通环节并没有与养猪环节共担市场风险,在生猪养殖行情低迷时,甚至联手压低生猪收购价,极大地损害了广大养殖户的利益。据不少省市反映,在养猪普遍亏损的情况下,屠宰销售一头猪仍可盈利60-150元,养猪低潮期成为屠宰加工企业盈利的最佳时机,只有少部分实行订单生产的农户能基本稳定,如江苏天盟集团对养猪户按6.8元/公斤收购生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