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中国奶业界称之为的“禁鲜令”,最后的实施执行时限为2006年11月1日,现离最后的时限已越来越近,并已开始进入了倒计时的阶段。
该“禁鲜令”原定于2005年10月1日开始实施执行,但在一片反对声中,国标委只好无奈地作出了两次的执行日期延期。然而,到底是否如期执行或作第三次延期,还是中国牛奶继续被“禁鲜”,或是给予“解禁”,又或是出现奇迹彻底将其废除?这几个未知数的答案,人们正在以焦虑的眼光在关注着和期待着。
为什么遭到反对?
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及其条文释义和《食品标签国家标准实施指南》,即被中国奶业界称之为的“禁鲜令”,它的出台便遭到全国各省市地方奶协、中国奶协、广大奶农乃至中国农业部的强烈反对。
近日记者采访了广东省奶业协会副会长王丁棉,他说:“‘禁鲜令’为什么遭到反对,就是因为它违背了国际惯例。据了解,全世界目前尚无一个国家对牛奶实施‘禁鲜’。此前曾在半年不到的时间内我收集了20多个国家达40多款种巴氏奶产品纸合包装‘标鲜’(Freshmilk)的样品。在与国外的同行交流中,许多奶业同行对中国的这一奇怪做法均表示不可理解和惊奇。其次,它也违背了中国消费者的传统习惯叫法。巴氏奶被引入中国并被称‘鲜’,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关于这一点,已被上海奶协近日从图书馆、档案馆所查阅、收集到的从上一世纪20年代初就开始有记载的商业广告、专业教材、教科书和政府法令文件等历史资料中,及广东奶协从顺德等地方志所查索到的文献记载中,均可提供足够的佐证。此外,废除了标鲜和称鲜,是在剥夺了广大消费者选择鲜牛奶产品时所依托的简明易记的识别标志之权力,这使他们已无法搞清楚哪是鲜牛奶而成为糊里糊涂的消费者。如‘禁鲜令’实施执行,那么中国将有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牛奶禁鲜的国家。”
七省市奶协曾炮轰禁鲜令
据了解,早在2004年,北京、上海、广州、杭州、西安等7省市的奶协负责人在北京碰头开鲜奶研讨会“抢救鲜奶”。他们认为,国家质检总局颁布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对鲜奶的认识有极大误差,会造成乳业的极大内耗。他们起草一份联合宣言给国家质检总局与农业部,希望《通则》中[被屏蔽广告]“凡是加工过的鲜奶不得再叫鲜奶”的新规定能被修改。
作为《通则》与《指南》的主要起草人,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郝煜在接受媒体电话采访时曾表示,他不会介入奶协的这场讨论,但他同时也透露,国家几个部门正在对禁鲜令作进一步研究,《指南》有修改的余地,不对的方面是可以改进的,但修改要依据相关行业标准。
两大阵营角力实施一波三折
原定于2006年6月1日全面推行的“禁鲜令”再生争议。2006年4月来自北京、上海、江苏等19个省市的奶业代表在四川省洪雅县召开的“西部乳业发展形势研讨会”上依旧持反对态度,认为去年国务院办公室24号文件已使《通则》“禁鲜”失去基础,呼吁解除“禁鲜令”。
中国乳业协会主推UHT常温奶,准许还原奶生产加入巴氏奶原料,主张对所以牛奶产品一视同仁实施“禁鲜”标识;中国奶业协会则力挺巴氏鲜奶,反对还原奶使用巴氏奶原料,坚决反对对巴氏奶施行“禁鲜令”。
“禁鲜令”招致了包括三元、新希望等知名品牌在内的城市型乳品企业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自己的巴氏奶就是消费者心中的“鲜奶”,应该准予标明。“禁鲜令”的实施会对巴氏奶企业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因为“鲜奶”是巴氏奶的一大卖点。
统计显示,目前,国际包装业巨头利乐公司在国内无菌包装机和无菌包装材料市场占有90%以上的份额。市售的各品牌常温奶产品是利乐包最主要的客户群体。利乐公司相当成功地几乎已经垄断了国内常温奶包装市场。为了追求更大利益,只能尽量扩大市场总量,而通过“禁鲜”扩张常温奶总体市场是个不错的选择。利乐于是站到支持“禁鲜”一边。
奶业“禁鲜令”二度延期
当三元、均瑶、香满楼等巴氏奶品牌在“六一”儿童节前夕悄然完成产品包装更换,撤下外包装上醒目的“鲜”字后,“禁鲜令”却意外再度爽约。
在经历了去年10月1日的延期之后,原本定于今年6月1日全面实施的“禁鲜令”二度延期,顺延到今年的11月1日。
对于消费者来说,“禁鲜令”的实施意味着再也无法见到“鲜牛奶”等类似的牛奶包装,而对于中国的乳业市场来说,“禁鲜令”背后却暗藏利益之争,关系着高温灭菌奶和巴氏消毒奶两大阵营的市场争夺战。
长期以来,高温奶凭借可长期保存和相对廉价的优势占据了国内乳业七成的市场份额,而巴氏奶依靠“鲜”字占据着另外的市场份额。
然而,一纸“禁鲜令”却打破了乳业市场的相对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