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第四届农交会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我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的成绩及今后的工作重点。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连续迈上几个大台阶,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针对出现的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农业部提出了立足发挥优势比较,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的构想和部署。从2002年开始,组织编制了《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选择专用小麦、专用玉米、高油大豆、棉花、“双低”油菜、“双高”甘蔗、柑橘、苹果、肉牛肉羊、牛奶、水产品等11种优势农产品,具体规划了35个优势产区。并根据形势发展,又相继编制了优质水稻和生猪两个品种的优势区域布局规划。截至目前,在全国共确立了13个品种41个优势产区,为优化全国农业区域布局勾画了基本蓝图。
“十一五”农业部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五大重点
我国优势水产品产业带建设进展迅速
农业部总经济师、计划司司长杨坚从四个方面介绍了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取得的成效:
一、优势农产品在空间上日益集聚。长期以来形成的“大而全、小而全”农业生产格局开始打破,农产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的大场景已经开始在我国农村呈现。
二、优势农产品优质化率明显提高。各地适应市场需求,积极淘汰劣质品种,压缩普通品种,发展优质专用品种,优势农产品生产展现勃勃生机,实现了优质优价,促进了农民增收。
三、优势农产品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各地根据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围绕本地优势产品、特色产品和市场需求,积极发汗农产品加工业和物流业,引导各类龙头企业将基地建设和加工项目向优势区域转移,抗灾全国范围内初步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加工带(区),延伸了产业链条,提高了产业带建设水平和质量。
四、优势农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通过几年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不仅促进了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格局的形成,也提高了农产品品质,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农产品整体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