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统揽全局的战略思想及对科技创新的战略擘画,为新时代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新疆畜牧科学院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立足“科研立院、创新强院、人才兴院、魅力名院“的建院方针,有力推进畜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为新疆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和农牧民持续增收发挥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打造科技创新体系。紧扣畜牧业产业需求,多途径推动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一是“毛绒质量控制技术开发和地方畜种绒毛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利用”研究成果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得中国发明协会创新创业奖二等奖;自主研发的智能化数字化毛绒质量控制关键核心攻关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国际上首次获得基因编辑短尾细毛羊,为我国加快绵羊遗传和新品种培育提供了种质资源和科技支撑;研发鉴别牛种布鲁氏菌A19-△VirB12疫苗株与野毒株、标记疫苗免疫抗体和自然感染抗体2项关键技术,处于国内外同行业领先地位;棉秸秆饲料化高效利用技术被列为全国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示范项目主推内容。二是加快推进畜禽牧草新品种(系)培育。新发现的和田“皮山红羊”已报送全国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认定新资源,“德新”“江格尔”2个绒毛用羊新品种已开展中间试验。地方品种绵羊身份证“芯片”研制、新疆褐牛新品种(系)、哈萨克羊肉用新品系等新品种培育工作进展顺利;精选耐盐碱耐寒耐旱牧草等种子资源,获批搭载航天飞船太空育种项目,开启新疆首次牧草太空育种工作。三是强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示范效应。建成年供种能力达到1万只的“新疆畜牧科学院墨玉县多胎羊良种繁育基地”,平均产羔率达到230%以上,有效解决南疆农区多胎羊养殖“缺技术、缺好种”难题。首次在塔什库尔干县海拔3500米以上高原实现全株玉米、青稞等青贮饲料生产制作,推动了“帕米尔牦牛”产业发展。先后在全疆以院地共建方式建立3个分院,以院县共建方式建立17个工作站,推动科研力量下沉基层。
坚持行稳致远,夯实科技创新支撑体系。激活科技创新驱动要素,科技人才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一是着力培养科研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目前全院有科技创新团队21个,成为承担各类国家、自治区重大科研项目的核心力量。本年度1人担任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2人担任国家农业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人担任天山英才自治区战略科学家后备人才、4人担任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2人分别担任自治区现代农业(畜牧)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和副首席科学家、1人获“自治区开发建设新疆奖章”。二是持续提升高水平创新平台条件建设。根据农业农村部、科技部关于重点实验室重组改革部署,申报获批2个农业农村部学科群重点实验室,1个农业农村部(部省共建)重点实验室。先后建设“动物包虫病国家参考实验室”“西部地区国家畜禽基因库”“全国羊业和特色畜产业标准化工作组”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积极创建国家科技部“省部共建草食家畜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不断提升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条件建设力度。
坚持担当作为,推进落实科技成果转化各项政策。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激发创业创新活力取得新突破。一是作为全国科技成果评价改革55家试点单位之一,制定完成《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机制实施方案》,获国家科技部等十部门批复,试点工作纳入自治区2022年度深改工作内容。通过努力,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由自治区科技厅、农业农村厅、财政厅等五家主管厅局联合印发,全面推进落实各项改革举措。二是与新疆农牧业投资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发起成立“新疆雪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打造“育繁推”为一体的新型科企融合创新联合体。与中国农科院西部中心开展全方位合作,推进动物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等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建设。
下一步,新疆畜牧科学院将继续坚定不移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十届三次、五次、六次、七次全会精神,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科技创新支撑,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科学研究与技术集成示范,加速提升科技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努力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